人們似乎更愛存錢了。
中國人民銀行12月27日發(fā)布2022年第四季度城鎮(zhèn)儲戶問卷調查報告。報告顯示,在消費、儲蓄和投資意愿上,傾向于“更多儲蓄”的居民占61.8%,比上季增加3.7個百分點。
今年以來,央行已發(fā)布四個季度的城鎮(zhèn)儲戶問卷調查報告。與此前數據相比,傾向于“更多儲蓄”的居民占比已從第一季度的54.7%上升到了第四季度的61.8%,第二季度與第三季度占比分別為58.3%、58.1%。
【資料圖】
居民儲蓄意愿攀升
這份央行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的2萬戶城鎮(zhèn)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,對下季房價,14.0%的居民預期“上漲”,53.7%的居民預期“基本不變”,18.5%的居民預期“下降”,13.8%的居民“看不準”。
對下季度,物價預期指數為62.8%,比上季上升1.8個百分點。其中,31.2%的居民預期下季物價將“上升”,48.1%的居民預期“基本不變”,8.7%的居民預期“下降”,12.1%的居民“看不準”。
收入感受指數上,報告顯示,本季收入感受指數為43.8%,比上季下降3.2個百分點。其中,10.8%的居民認為收入“增加”,比上季減少1.3個百分點,65.9%的居民認為收入“基本不變”,比上季減少3.8個百分點,23.3%的居民認為收入“減少”,比上季增加5.2個百分點。收入信心指數為44.4%。
在消費、儲蓄和投資意愿上來看,國民更愛儲蓄。
報告顯示,傾向于“更多消費”的居民占22.8%,與上季基本持平;傾向于“更多儲蓄”的居民占61.8%,比上季增加3.7個百分點;傾向于“更多投資”的居民占15.5%,比上季減少3.7個百分點。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:“銀行、證券、保險公司理財產品”“基金信托產品”和“股票”,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別為44.1%、20.4%和14.7%。
疫情反復下,居民存款大增,居民部門只存不貸現象越發(fā)突出,這從央行發(fā)布的數據中即可得到印證。
央行數據顯示,1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2.95萬億元,去年11月份,人民幣存款增加1.14萬億元,同比多增1.81萬億元;其中,住戶存款增加2.25萬億元,同比去年多增1.52萬億元。
與存款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.21萬億元,同比少增596億元。其中,住戶貸款增加2627億元。
超額儲蓄能否支撐報復性消費
市場有分析認為,居民部門只存不貸現象越發(fā)突出,一是由于疫情影響下,生產、投資和消費均受到較大擾動;此外,也與居民持幣觀望、樓市低迷不振等因素相關。防疫政策轉彎后,“超額儲蓄”或將支撐報復性消費。
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表示,防疫政策大轉彎有助于消費的溫和修復,三年疫情所積累的“超額儲蓄”與所壓抑的消費意愿、所關閉的消費場景、所限制的就業(yè)市場景氣等因素將共同支撐消費需求的明顯修復。
在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看來,超額儲蓄支撐2023年報復性消費的推論不無道理,但也需要謹慎對待。
陸挺日前在署名文章中分析稱,首先,每年凈增加的儲蓄存款應該大致和當年名義GDP匹配,如果以疫情前的2019年作為基準,以同期名義GDP增速作為居民新增存款理應上升的幅度,在2020-2022的三年內,居民的額外新增儲蓄存款只有2.6萬億元左右。
其次,這部分額外增加的居民存款可能主要來自于購房的減少。以中國居民的習慣,這部分省下來的存款不大可能會被用來消費,而會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被逐步用來作為房地產投資;再次,由于債券利率下行和其他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且風險上升,居民將部分理財產品轉為銀行定期存款;最后,銀行存款的上升在居民中間是高度不均等的,一些中高收入家庭的存款確實因為消費渠道受限而上升較快,這部分積壓的存款可能在疫后也確實會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費掉,但很有可能被用到境外而非境內,拉動的是海外的經濟而非國內的經濟。
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,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上升從短期因素看,主要是疫情帶來的沖擊,居民工作和收入不穩(wěn)定、不確定因素增多;從長期因素看,與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有關,使得居民預防意識和儲蓄意愿明顯增強。
“制約居民預防性儲蓄的因素如果沒有改變,不會出現報復性消費。”董希淼強調,居民存款大幅度增長、儲蓄意愿增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既有短期影響也有長期因素。應正視這一現象,并采取措施合理引導居民預期,提升居民消費和投資的意愿和能力,將居民存款轉化為長期資金,更好地促進實體經濟發(fā)展。
關于我們| 聯系方式| 版權聲明| 供稿服務| 友情鏈接
咕嚕網 www.ulq4xuwux.cn 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
Copyright©2008-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-10
聯系我們: 39 60 29 14 2@qq.com